让教育洒满爱的阳光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教育是一门“仁而爱人”的事业。
我的班主任初体验是2021年新组建的四年二班。新班级学生在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所固化,一些学生的不良习惯和错误的价值观念较难纠正。在担任班主任之前,刘副校长有征询过我的想法,我有点惶恐不安。因为在此之前,我从没有担任过班主任,性格又比较温和,教育孩子比较委婉。刘副校长鼓励我,并给我列举了《风与太阳打赌的故事》,告诉我教育并不是强硬就能达到目的,用温和的方式有时比强硬更为有效,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才是我们追求的教育至高境界,这种境界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——爱。
爱能给人很大的力量,最容易鼓舞人心。据调查,我接手的这个新班级里,有一半以上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,是由其亲属代为照顾的。这一部分的孩子的特点通常会表现为:心思敏感,思想和行为较为叛逆;迎合讨好别人,害怕自己被抛弃、被伤害;缺乏自信,容易自卑,患得患失等等,但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老师和同伴群体的关注。倪同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,父母工作忙,无暇顾及孩子,导致倪同学在某些行为和价值观上十分偏激,因而也常常受到科任教师的责骂与批评,可教育效果往往适得其反,倪同学不但不服管教,在表现上反而更加肆无忌惮。当我接触到倪同学时,我明显感受到倪同学其实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及同学的肯定,因而,在教育他的过程当中,我采用“明扬暗抑”的教育方式。在大庭广众面前,首先顾及的是他的面子,对他的优点及时肯定和表杨,而对他的缺点是进行私下教育,告诉他如果能够修正一些缺点的话就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。慢慢地,他接受了我的许多建议,自觉地改正缺点,学习态度渐渐端正起来,慢慢转变成一名好学生了。
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,很多家庭迎来了二孩、三孩,家中的大孩往往成了爱的阳光照不到的角落。吴同学在周五放学后,不愿意回家,坐在校门内侧台阶上偷偷哭泣,我赶忙过去陪她聊了一会儿,她虽然停止了哭泣,但也吞吞吐吐地跟我道出了原委。原来是妈妈过于疼爱弟弟妹妹,不仅没把她放在眼里,还常常因为弟弟妹妹的事情指责她,导致她一到周末就害怕回家。我抱了抱她,并向她保证一定会帮她解决问题。后来,我找吴同学的母亲进行了一次长聊,向她说明了孩子藏在内心没有表达出来的渴望得到公平的爱的想法,告诉他们充分享受父母的爱是每一个孩子所应有的权利,家长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这段时间孩子不爱回家的原因是出在父母身上,连忙表示会今后会注意关注大孩子的心理动态,让她也充分感受到爱。通过这件事情的处理,我深刻意识到协调亲子关系也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,现在由于家庭格局的改变,亲子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,家校之间共同努力构建民主、阳光、和谐的家庭环境,成为促使孩子快乐成长、健康发展的新课题。
爱是教育的灵魂。教师肩负着塑造灵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,作为一名党员教师,要比普通教师更懂得教育中“爱”的真谛,要始终保持对教育职业的炽热情感,自觉把对党和国家的挚爱、对教育的热爱、对学生的关爱融为一体,用爱心铺就学生成才之路,成为党和人民满意、学生真心喜爱的好老师。
撰稿丨张苗苗
编辑 | 黄晓香
审核 | 黄文艇、蔡辉耀
审批 | 林德田、涂 剑